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暨煤化工展會
2010年中國國際煤化工展覽會25日在北京開幕。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參加煤化工論壇開幕式并講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致辭。神華、兗礦、陜西煤化工、延長石油、道達爾、超達閥門等幾十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加了此次展會。
李勇武在致辭中提到,中國煤化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焦炭、電石、煤制化肥產品為主的傳統產業,逐步向石油替代產品為主的現代煤化工轉變,在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煤制油示范工程、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李勇武特別強調,目前中國煤化工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行業發展還面臨著較大困難。一是調整產業結構任務繁重,傳統煤化工中焦炭、電石等產能過剩,而新型煤化工項目雖處于煤化工示范建設階段,但面臨極大的投資風險和產能過剩問題;二是共性關鍵技術亟待突破,需要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核心技術,并做好商業化示范裝置建設和運行;三是關鍵技術裝備亟待國產化。目前,為大型煤氣化項目配套的核心反應器、壓縮機、煤化工關鍵泵閥等主要裝備還不能滿足需求,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四是部分產品生產開工率不足。目前我國甲醇行業整體開工率不到50%,全國二甲醚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已降至20%左右,企業生產運行困難。
開幕式后,顧秀蓮、李勇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等領導、嘉賓及代表共同參觀煤化工展覽會。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中國國際煤化工展覽會是國內首次以煤化工為主題的展覽會,煤化工展會的舉辦將加深國內外企業的交流,促進提升中國煤化工產業的國際軟實力;同時也為國內企業推廣自主研發技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供良好平臺,對煤化工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生產國,煤化工產業分為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兩種。傳統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電石4種產品;現代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烴、二甲醚、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無論是傳統煤化工,還是現代煤化工,都涉及煤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技術等因素,尤其是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是煤化工發展的制約因素。“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適度發展煤化工,但是政策導向是限制,將鼓勵煤轉電。”
浙江超達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煤化工行業的閥門設備供應商龍頭企業,作為贊助商參加了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和煤化工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