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方案
新材料技術專項實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義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現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是電子信息、汽車、機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先導。我國高度重視和支持新材料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把新材料技術列為八大前沿技術之一。
新材料產業是浙江省具特色的產業之一,《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和《浙江省科學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都將新材料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中提出,力爭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7000億元,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長25%以上。
我省新材料產業雖然在氟硅材料、塑料、建材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和特色,但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在材料的高性能和功能智能化化、綠色制造、工程化及規模化、高效利用及循環利用、綜合性能及安全評價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上存在較大差距。新材料產業總體規模偏小、中小企業居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材料產品不多,產品性能和產業層次相對較低,對我省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新材料產業的科學規劃和配套政策亟待優化,新材料產業與上下游產業配套及集群化發展急需強化,產業基地、產業帶、產業鏈等建設步伐有待加快,新材料產業面臨的環境、資源和能源瓶頸日趨凸顯,明顯制約了我省新材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新材料技術專項以《浙江省科學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指導,抓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及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戰略機遇,聚集省內外優勢科技資源,優化研發條件,加快新材料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競爭力的新材料產品開發,大力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完善和拓展新材料產業鏈,顯著提升我省新材料產業的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產業層次,增強新材料產業對其它產業的帶動作用,為我省新材料及其相關產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總體目標
本新材料技術專項圍繞浙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及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戰略需求,以提升浙江省新材料產業技術水平為目標,著重對高性能功能材料、結構材料等領域進行技術攻關,著力突破新材料關鍵共性技術,大力培育新材料產業,加快構建新材料產業鏈(產業帶),加強創新團隊、平臺及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我省新材料產業整體技術水平。通過專項實施,到“十二五”末,預期達到以下目標:
1.突破新材料高性能化、綠色制造、工程化及規模化、高效利用及循環利用、綜合性能及安全評價等關鍵共性技術,掌握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能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醫用衛生材料等的生產及應用關鍵技術,確立高性能纖維及產業用紡織材料、儲能及節能材料、發光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建筑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合金和電子配套材料等產業及其應用技術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提升我省新材料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2.推動新材料產業的上下游及相關產業的聯動,增強我省在新材料產業領域的系統集成和整合能力,拓展我省新材料產業鏈,強化新材料產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打造高水平材料及應用產業聚集區域(產業帶)。
3.倡導“人才-團隊-項目-基地-產業鏈”五位一體建設模式,構建以高技術創新團隊為建設重點的新材料創新體系,加快以新材料基礎創新、資源共享為依托的基地平臺建設,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官產學研用互為支撐的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增強我省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優化技術創新條件,提升我省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發水平。
4.在5個新材料領域、43個重點研發方向中實施200余項重大(重點)項目,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材料或相關應用產品300個以上,申請專利600件以上。
三、擬解決的重大技術問題及主要方向
(一)擬解決的重大技術問題
1.功能、智能材料設計、制備與應用關鍵技術
光電材料、磁性材料、能源新材料、發光材料、分離與吸附材料、生物醫用衛生材料等高性能功能、智能材料的設計(基礎)、結構和功能可控技術,功能、智能材料的模塊集成化、器件化、多功能化技術,功能、智能材料的工程化、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及設備。
2.高性能結構材料設計、生產及應用關鍵技術
輕質、高強、高韌、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及復合化等高性能結構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技術、材料評價技術,高性能結構材料的低成本、綠色制造技術,廢棄材料循環利用及固體廢棄物高值化技術。
3.納米材料制備、工程化及應用技術
納米材料設計與制備新技術、納米材料改性處理及應用技術,納米多功能協同復合技術,納米改性及復合材料的工程化、規模化、低成本化生產技術。
4.化工新材料及功能化學品制備及應用技術
含氟聚合物、含硅聚合物、特種氟硅功能化學品、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關鍵單體、中間體制備及其聚合技術,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制造及關鍵設備的制造技術,新型精細化學品醫藥中間體和大宗化學品等。
5.重大工程配套關鍵材料生產關鍵技術
重大工程領域中關鍵共性結構材料的制造、加工及應用技術,先進復合材料制備技術,綠色表面工程、再制造技術,服役安全評估技術,配套關鍵材料集成及工程匹配技術。
(二)專項實施的主要方向
1.高性能功能、智能材料材料領域
根據我省光電信息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需求,通過材料設計、結構和功能可控技術攻關,發展高性能的光電信息材料、磁性材料、能源材料、發光材料、分離與吸附材料等功能、智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關鍵技術。重點研發方向:硅、壓電、石英等光電晶體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產業化技術;高耐腐蝕性和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金屬軟磁材料、高性能永磁和低功耗高磁導率軟磁鐵氧體等磁性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產業化技術;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電池、太陽能光伏等能源材料產業化技術;發光材料、半導體照明及其配套材料產業化技術;新型光纖、光纜、光元器件、液晶等光通訊與顯示關鍵材料產業化技術;介入治療器具材料、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產品、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材料、骨和軟骨修復及其它組織工程用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技術;藥物載體、緩釋控釋材料;新型快速高效診斷材料及試劑、細胞和基因活化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醫療器械用關鍵材料產業化技術;導熱、抗靜電、導電、光電等功能、智能高分子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分離吸附用多孔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環境友好的新型水處理劑及其它高效水處理材料的制備反應用技術;形狀記憶、自潔凈、表面改性、節能健康等其它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產品產業化技術。
2.高性能結構材料領域
根據我省有色金屬、非金屬材料、建材和鋼鐵等傳統產業轉型以及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需要,通過材料設計—制造—應用—評價體系攻關,發展高性能合金材料、先進鋼鐵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有機高分子材料等結構材料產業化及應用關鍵技術,開發廢棄材料循環利用技術。重點研發方向:輕質高強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和銅合金的產業化技術;節鎳無鎳不銹鋼、高強鋼、高品質特鋼、稀土鋼等先進鋼鐵材料產業化技術;金屬及合金表面綠色氧化技術和表面環保電鍍技術;密封陶瓷、高性能窯具、低膨脹材料、蜂窩(多孔)陶瓷等新型陶瓷材料產業化技術;高性能碳纖維、有機纖維、無機纖維、納米及超微纖維等材料制備及其應用產品開發;高強、抗撕裂、自潔高耐候等的柔性結構材料制備及應用產品開發;增強、增韌、阻燃、耐熱、環境友好等工程塑料及其產品制備技術;廢棄產品及材料循環利用及廢棄物基新材料制備技術及產品開發。
3.納米材料領域
根據我省納米材料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需求,通過納米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的攻關,發展納米改性及其復合材料工程化關鍵技術。重點研發方向:專用納米粉體、納米薄膜及涂層材料制備及工程化、產業化技術;納米晶塊體材料、納米陶瓷及金屬材料制備技術;納米材料與器件表征技術與裝備研制;納米材料改造特色支柱產業的應用技術。
4.化工新材料領域
根據我省氟硅、有機硅、工程塑料、纖維等特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通過催化技術、綠色合成技術、復合技術攻關,發展化工新材料的產業化關鍵技術。重點研發方向:功能氟硅化學品設計與制備技術;特種有機氟硅單體、中間體及其高性能聚合物制備技術;新型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等單體、中間體制備及聚合、改性和加工技術;導熱、導電(抗靜電)、光學、磁性、分離或吸收吸附等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及新的復合材料的改性技術、自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備技術;高性能產業用紡織材料、特種功能紙、紡織新材料制備及產業化技術;電子化學品、新型橡塑助劑、維生素、新型紡織染整劑、新型安全環保顏料和染料、高性能環境友好型皮革化學品等精細化學品制備及應用技術;醫藥中間體及其綠色制造技術;特色大宗化學品的開發及其制造過程的節能、降耗、減排、非石油基化技術。
5.重大工程配套關鍵材料領域
根據交通、海洋、電力、建筑、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需求,通過配套關鍵材料制備技術攻關,發展重大工程配套高性能材料制造及應用技術。重點研發方向:高鐵等軌道交通及其工程配套關鍵材料制備技術;核電、風電、太陽能及超高壓電力輸送設備用關鍵新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海洋工程用關鍵材料制備及應用產品開發;航空航天用配套關鍵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汽車、船舶等交通工具配套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國計民生用關鍵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重大工程配套材料綠色制造、再制造、工程匹配、服役安全評估等關鍵技術。
四、預期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通過新材料技術專項實施,實現新材料發展及規劃的頂層設計,在新材料品種、性能、綠色制備技術及器件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一批顯示度大、產業帶動性強、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引導我省材料產業向功能智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等領域拓展,推動我省材料產業上水平上層次及其相關產業制造過程的綠色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充分發揮研發投入的放大器作用,通過政府資金的引導,帶動新材料產業的社會投入,為實現《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提出的到2015年新材料年銷售收入達到7000億元的目標提供支撐。
通過新材料技術專項實施,進一步提升新材料創新平臺支撐能力。積極推動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省化工院、浙江加州納米研究院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大學與科研機構成為我省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研發力量、技術支撐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內聯外引和產學研合作,建立若干個研發中心、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聯盟,合力攻克一批共性和關鍵技術,以項目帶動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平臺建設和隊伍建設,增強我省新材料產業的研發資源聚集整合能力,顯著提升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能力。
五、經費概算及籌措
完成新材料技術專項實施目標預算資金12.5億元,其中項目承擔單位自籌及地方配套10.2億元,爭取國家資助0.5億元,省財政擬安排資金1.8億元。省財政和國家資助經費按省和國家有關經費文件規定專款專用,用于相關研發活動補助。